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辖区导航 > 黔江区水市乡

黔江区水市乡

关键词:水市乡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水市乡
  • 电 话:023-79466001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qianjia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6349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  水市乡位于黔江区西南部,距黔江城53公里,全乡幅员面积103平方公里,有耕地面积19942亩,其中田4992亩,土14950亩,平均海拔为1200米,立体型气候显著,属典型的高寒山区,森林覆盖率62.5%,全乡辖8个村,46个组,3335户,12495人,有中心校3所,卫生院3个,村级医疗站19个。

 

  自然气候  水市乡位于东经105°13'—110°18'、北纬28°06'—32°19'之间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。

  

 

 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,年平均气候在18℃左右,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-8℃,夏季平均气温在27-29℃,日照总时数1000-1200小时,冬暖夏热,无霜期长、雨量充沛、温润多阴、雨热同季,常年降雨量1000-1400毫米,春夏之交夜雨较多。

 

  水市乡在地貌上属中山地区。乡境内山峦起伏,沟谷交错。最高海拔高度1229米,最底海拔高度680米,平均海拔高度850米。因海拔高差大,立体气候明显,加之地势呈东北低、西南高,日照相当充足。

行政区划  水市村 大山村 青龙村 新安村

  茶园村 关里村 杨柳村 茂溪村

 

 

支柱产业

 

  “都说水市风光好,摩托跟着牛羊跑,手机铃声比蟋蟀噪,楼房彩电树上摇”。这几句顺口溜儿说的是今天的水市乡,“树”指的就是烤烟,水市乡就是靠着烤烟这棵摇钱树脱贫致富的。2004年,全乡工农业总产值4324万元,人均纯收入2050元,乡财力340万元。

 

 

烤烟

 

  水市乡种烟有20多年的历史,2003年水市乡烤烟种植面积首次突破1万亩。

  

  

  2004年,全乡共有8个村42个组1407 户种烟,落实面积1.15万亩,全乡实际收购烟叶128.8万公斤,比2001年的83.5万公斤增加了45万公斤;其中上等烟9050担,占35%,比2001年水市乡组建时的14%,增加了21个百分点;上中等烟占77.89%,亩产112公斤,均价8.72元/公斤;烤烟产值1122万元,与2001年比增加了近700万元;亩产值975.68元,户平7974.161元,创税224.41万元,与2001年比,增加了90万元。 2005年更是实现了飞跃,烤烟种植面积13000亩,有望实现产量150万公斤,上等烟35%,产值1400万元。

  

  

  

  2004年,谢保清在组里率先种植地膜烟尝到了甜头:交售烟叶6400公斤,上等烟46%,均价10元/公斤,烤烟收入达到63000元,人平收入15720元。2005年在种烟状元谢保清的带动下,水市乡的地膜烟种植面积达到4200亩,许多外出打工的壮劳力都加入到种烟的行列。据统计,2004年全乡千担村有6个,其中35万公斤以上的村1个,30万公斤以上的村1个,10万公斤以上的村1个;5万公斤以上的村2个;产量在5万至9万公斤以上的组10个,4.5万公斤以上的组2个;烤烟收入万元以上的432户:其中6万元以上1户、5万元以上的1户,3万元以上的4户,2万元以上的46户,1万元以上的380户。涌现出了一大批高产、优质、高效的典型村、典型组、典型户:例如水市村有7个组,374户,1538人,种烟3535亩,交售烟叶38.06万公斤,亩产112.5公斤,上等烟比例34.9%,总产值322万元,亩产值910元,户平8600元人平2091元,均价4.28元/斤;再如青龙村五组,有农户89户,327人,种烟770亩,交售烟叶9.4万公斤,亩产242斤,上等烟30.77%,总产值81万元,亩产值1055元,户平产值9126元,人平产值2484元,均价8.56元/公斤。

 

 

畜牧业

 

  水市乡地处高寒山区,地宽人少,草资源丰富,畜牧这个传统的产业发展较好,特别是2000年成立了麒麟天然草场,以山羊为主的草食牲畜发展较快,充分利用退耕还草政策,在水市、大山、核桃一线规划了2000亩的退耕还草项目,建立优质山羊基地,现全乡有存栏猪2.5万多头,存栏羊1.2万多只,每年畜牧产值已达3000多万元。

 

  水市乡以雨润集团入驻黔江为契机,大力发展生猪产业,在全乡迅速掀起生猪养殖的热潮。

  

 

  水市乡已饲养母猪的农户有近200户,已购齐5头以上母猪的有50户;圈舍改造了20户;全乡落实了一个二级扩繁场,一个人工授精站。水市乡狠抓畜牧重大疫病的防治工作,以春秋两防和经常性到户补免疫为突破口,严防口蹄疫、猪瘟、禽流感、鸡新城疫等重大疫病的发生,确保全乡清洁无疫。并建立了一个无公害生猪基地。

 

 

林业资源

 

  水市乡现有森林面积9.1万亩,有专职护林人员28名。加大对现有林业资源的保护力度和无证乱砍滥伐的打击力度,有效地改善了林业发展环境。进一步落实了林改资料的整理,明确专人进行林权权属的处理。通过到退耕办争取政策,已落实了大山无计划的退耕还林政策,现已全部兑现到农户手中。完成了全乡160亩的补植补造任务,义务植树3.5万株,荒山造林2185亩。

 

  水市的森林覆盖率62.5%,居黔江区的榜首,为此促进林业综合开发,是水市人民长期的发展项目,维护好生态平衡,认真做好天然林的保护工程,逐步实施天然林向经济林转化,目前,以板粟、核桃为主的干果林已种植2000亩。

 

 

劳务输出

 

  水市乡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2500人,收入达700万元。全年共组织农民工培训20次,培训农民工3000人。按照便民高效的原则,该乡与区扶贫办多方协调,共同努力,在重庆聘请了教师,成功举办了一期缝纫培训班,培训学员45名,通过3个月的技术培训,45名学员基本掌握技术,现已有30名学员已到重庆服装厂打工,月收入可达1000多元。在烤烟生产接近尾声时,充分利用农闲时间,政府有效组织农村闲散劳动力,到新疆摘棉花。共组织采棉工30人,月收入达1500元左右,既保证了农户的正常生产,又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入。

 

 

名优特产

 

  以优质老鹰茶为主的鹏鹰茶系列已经投入资金100多万元2002年生产成品茶叶30吨,为进一步扩大茶叶基地建设,在茶元、关里村规划了5000亩的优质老鹰茶基地,此项目全面开始启动,投产的“鹏鹰”茶系列,销路好,效益高,尤其是该厂生产的老鹰茶曾获“全国名优茶评比优质茶”、“重庆市乡企科技进步一等奖”、“三峡杯”特种优质茶称号,被重庆市经委确定为重庆市2001年第一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,在2002荣获韩国国际茶叶博览奖。由于水市森林资源丰富,出产的野生天麻,更是以“优质、廉价”而远近闻名,野生的各种菌类也成为各商家的抢手货。

 

  一种耐寒的作物山葵在黔江区水市乡水市村形成规模种植。山葵是生产芥茉和芥茉膏的原料,黔江区水市乡的气候特别适合山葵的生长,2002年冬天,重庆市利奎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与水市乡水市村50户农户签订了500亩订单合同,该公司3名技术人员长期驻在水市村,指导种植技术,种子由利奎公司免费提供,并以并公斤6元收购山葵,当地农户最多种植了5亩,而每亩将产500至800公斤山葵。利奎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收购的山葵外销日本。

 

 

基础建设

 

  水市集镇(老场坝)自古就是麟麟山脉一线的重要集镇,是全乡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交通、商贸中心,是石家、鹅池、新华等连接城区环形公路的交通要道,连接各村组的村级道路四通八达,素有“高山明珠”之称,现集镇面积近2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3000人,流动人口1000人,自新乡建立后,区级延伸重点部门相继在水市建立,集镇个体私营经济如雨后春笋,迅速得到了发展,市场交易繁荣,随着水市中心校教学大楼、政府宿舍大楼、水市乡卫生院综合医疗大楼等一批重点工程的启动,揭开了将水市建成黔西南经济、文化、商贸、旅游中心的主要集镇之一的建设序幕。

 

  水市乡集镇建设快速发展,全面实现街道的硬化,集镇的环境卫生得到较好整治。耗资25万元新修了高规格的青龙村活动中心,新建了图书室。拉开村级公路油化的序幕,水市——麒麟公路的硬化开工建设,水市——邬家公路的改造已正在进行。2001年以来,全乡新修村道62公里。有力地改善了交通难的问题,全乡已经达到组组通公路,原水市乡70%以上实现了户户通公路。

 

  “水市无水,所以才有水市(卖水的市场)。”这是人们对水市名称由来的解释。近两年来,水市乡努力争取,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,人畜饮水、农作物灌溉用水难得到了大大缓解。水市场上修的一个自来水厂,解决了2000多人的饮水问题;青龙村的微型水利工程解决了2000多人的饮水、灌溉问题;为关里村、杨柳村的2000人修建了人畜饮水工程。[2]

 

 

社会事业

 

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,大力实施依法治乡,科技兴乡,大力弘扬民族文化,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,基层组织建设,优化农业服务体系,着力提高农副产品和科技含量,促进市场流通和产品效益。有效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,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,努力建设中心校的窗口作用,全面提高人口素质;切实加强村级医疗站的网络建设,完善医疗保障体系。目前全乡社会稳定,经济社会快速发展,重点项目顺利进行,农民安居乐业。[3]

 

 

文物古迹

 

  红军树遗址 黔江水市乡水市村南2公里处有1株200余年的皂桷树。水市曾为川黔要道,是个集镇,贺龙两次到此买马,将马拴在皂桷树上。1934年5月,红三军进攻彭水,宿营水市,贺龙在皂桷树下召开大会,部署战斗,次日凌晨,贺龙骑马向皂桷树及乡亲们告别。

  

  

  1997年8月1日,在树下竖“水车坪红军革命纪念地碑”。说来也怪,“文化大革命”中,皂桷树枯萎将死;粉碎“四人帮”后,则逐渐长发嫩枝绿叶,换发青春。人们管叫它名“红军树”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23-79251828 18680990719 传真:023-79251828 邮箱:1357534248#qq.com
地址:黔江区小时代2单元5楼 邮编:409000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重庆笑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""
='{"id":"10"}'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