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辖区导航 > 黔江区黎水镇

黔江区黎水镇

关键词:黔江区黎水镇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黔江区黎水镇
  • 电 话:023-79647001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qianjiang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7580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

黎水镇

黎水镇位于黔江区西北部的黎水镇,是行政体制调整由原黎水、新花两乡合并而成,政府驻地黎水坝,距主城区93公里,与湖北的文斗、活龙坪两乡接壤,与本区的黄溪镇、杉岭乡连界。幅员面积82平方公里,辖1个居委5个村民委员会,40个村居)民小组,3673户,13042人,耕地面积18748亩。村村通电、通邮、通电话、通公路。

 

 

 

 

基本概况

 

  这里四面环山,沟壑纵横,是郁江的发源地之一,素有九溪十八坝之称,辖区内森林覆盖率较高,一年四季气候分明,自然资源丰富,是发展畜牧和种植中药材的理想区域。地处渝鄂交界的黎水镇是黔江区边贸集镇之一,商贸流通活跃,是外来投资和经商的集散之地。

 

社会经济发展状况

 

  传统的“粮猪型”经济结构正逐步转变,贫穷落后的面貌得以较大改观。近年来经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,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,2003年工农业总产值实现3897.7万元,农作物总播面51069亩,产量8837吨,人均占有粮食677.5公斤,人均纯收入1552元,完成财政税收50.42万元,全镇政治稳定,人心安定,人民安居乐业,社会治安秩序良好,“三个文明”建设协调发展。

 

特色经济

 

  以结构调整为重点,优化农业内部结构。突出发展蚕桑、药材及经果林为主的特色产业,建成一个园区、四大基地。一个园区即以发展山木药材为主的皇后寨高山农业开发园区,因地制宜,重点发展黄莲、杜仲、黄柏、厚朴、天麻等,并辐射周边的木溪、华兴、黄泥等高山地区,现有建园面积2000亩,已初见效益。四大基地即一是形成了以华阳、黄泥、黎水、新花为重点的蚕桑基地,实现桑园面积4200亩,养蚕400张,产茧产值20万元;二是科技兴畜,增加科技含量,提高饲养量,年出栏商品猪10000头,产值600万元;三是利用九溪十八坝的地理优势培植优质米基地5000亩;四是在充分论证市场行情和品种质量的前提下,采取政府引导,业主运作的方式大力发展花椒产业,现已试种成功。

 

黎水产业结构

 

  行政区划调整以来,黎水镇党委、政府在黔江区委区府的正确领导下,通过全体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,始终坚持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为指导,与时俱进,实践“三个代表”,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,正确处理改革、发展、稳定的关系,抓住重庆直辖,西部开发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坚持“发展才是硬道理”,发扬“宁愿苦干,不愿苦熬”的黔江精神,开拓进取,认真贯彻落实了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、政府、深化全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,使全镇经济得以稳步发展,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稳定,人心完全,创造了黎水发展史上的新的篇章。

 

  突出农业和农村产业化的调整,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,农业、农村、农民问题仍是该镇最基本的问题,巩固和加强企业基础地位是脱贫致富奔小康,推进全镇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。加快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进程,因地制宜,以市场为导问,培植地方特色经济,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。

 

地理位置特点

 

  是一个海拔从600米至1300米是立体农业结构的地理位置,九溪十八坝给全镇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地理优势。镇党委、政府根据黎水这一特殊地理环境,确立了山上林业戴帽,山腰种植致富,平坝种粮饱肚,乡村企业发展起步,畜牧业发展开路,狠抓集镇建设拉动。有了正确的发展思路和目标,一个新黎水的形象展示在人们面前。建设一个园区、四大基地。即:皇后寨以山林药材主的高山农业开发园区,四大基地,一是形成了以华阳、黄泥、黎水、新花为重点的蚕桑基础,实现桑园面积4200亩,养蚕400张,产茧担产值20万元。二是科技兴畜,增加科技含量,提高饲养量,年出栏商品猪10000头,产值600万元。三是以生态村建设为基础,以经济林建设为重点的板栗、核桃、白果为重面积1000亩。四是以华阳、黎水、竹元等低坪地区为的优质米基地5000亩。培植五天特色经济,一是在充分论证市场行情和品种质量的前提下,采取走出来,引进来的办法试种花椒成功。二是凭借皇后寨、木溪、华兴、黄力高山地区因制宜地发展山木药材,重点以黄连、杜仲、黄柏、厚朴、天麻已初具规模。三是以川边、黄力为重点生漆开发。四是抓住该镇平土少、坡土多,土壤、气候等标点,大力发展花生,年均种植达3000亩,实现年产量60万公斤,同时做好优良品种的行进,提高了种植水平。五是大力发展豆类生产,主要以竹元、平桥、后山、土堡、华兴、川边、黄力等村主,年种植黄豆2500亩,实现产量50公斤。

 

基础设施建设

 

  实现三大工程,改善经济发展环境。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规模,推进交通、通讯、能源等基础建设,切实解决制约发展的“瓶颈”问题,大力度、超常规推动黎水的交通建设,边贸集镇建设。同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,顺应市场,更是黎水发展的迫切需要。通过对抓各项政策的落实,本着“三个有利于”的标准,镇制定了有利于该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新思路、新政策、新举措,抓为各项政策的兑现和措施的落实,改善了发展环境,致使现有工商户达900户,从业人员达1000余人,基本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体系,为全镇的产业结构调整奠定的基础。

 

黎水文化底蕴篇

 

  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,不仅是经济的发展,而是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,其中文化的发展越来越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标,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,是一个民族的魂。黎水作为文化之乡的背景源远流长,文化底蕴丰厚。

 

  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,光绪二十九年颁布了《钦定学堂章程》,为中国近代史学制的开始,而黎水亦十分重视教育,紧跟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,黎水的办学从清代开始,由于地处黔江西北边境,私人办学非常突出,早在清光绪年间便设立明伦义学,后延续六十余年,率先实行学制,民国时设黎水广文小学是当时黔江少有的几所学校之一,原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师参谋长周念民烈士生前曾在这里执教,培养出了一批批仁人志士,高扬民主、科学的大旗,为社会的进步、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。在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,黎水教育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,顺利完成“两基”“普实”工作任务,乡镇行政体制调整之后,镇中心校领导班子大胆创新,在认真分析黎水教育现状的基础上,提出了“四校两点一园”的办学格局,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四有新人,同时认真搞好成人文化教育,加强成人文化建设,依托镇村农校,举办国家政策,法律法规和科学种养植技术培训班,不断提高了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。

 

  黎水人心灵手巧,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,黎水在下号、老号、新号有三个烟房,用桐油烟制作出书写墨,曾远销东南亚,黎水也曾是布匹、盐巴交易中心,十分繁华,当年由瓦房、青石板街构成的黎水老街至今仍保留完好,是黎水古镇繁荣昌盛的历史记录。而今,这里人才辈出,民间艺人郭德军善长根雕,刻制的作品栩栩如生,如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、神鹰赋、十八罗汉等作品形象生动,让人爱不释手。山里人更是能歌善舞,当你沿着山间小道行走,便随处可听见山歌声,用美好的自然景色作背景,配之以清泉声、鸟叫声,真能让人心旷神怡,流连忘返。

 

黎水旅游风情篇

 

  在黔江区北端,黔江、利川、咸丰三区、市、县交界处,有一颗崔灿明珠——黎水古镇。这里群山连绵水环绕,开门日日见奇山。听说是旅游的好去处,各界朋友何不去黎水走一走,看一看。看那巍巍皇后寨倚天长笑,看那清清黎水河万般风情,看那幽幽五里峡俊秀风骚,看那九溪十八坝妩媚百态。那“横看成岭侧成峰”的意境,那“清泉石上流”的雅韵,会给你带来“只缘身在此山中”的无穷遐想,采皇后寨之灵气,汇五里峡之心声,山里人热情好客,爽直坦诚,古文化气息和风土人情叫人流连忘返,其淳朴的民风,自然的魅力,一定给你的黎水之行留下深刻的印象……

 

巍巍皇后寨

 

  在黎水镇的东部与黄溪镇、杉岭乡交界处,耸立着一块面积约7.8平方公里的高地——皇后寨。据传很久以前,在黎水镇黄泥村土城(位于皇后寨山脚),居住了一土司,土司皇后死后埋葬于此,便得名皇后寨。皇后寨海拔约1300公尺,四面悬崖绝壁,只有五条小路可下山,二十世纪三十年代,黎水一罗姓地主为巩固实力,在寨之南修建了罗家寨,此处四面悬壁,唯一通道是一仅能容一人爬过的小洞,大有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之势。皇后寨山上地势平坦,气候分明,古木参天,万木葱茏,居住有二三十户人家,乡土气息十分浓厚。而在皇后寨的山腰,亦有公公背媳妇、轿顶岩等奇峰异石,是你旅游观光的好去处。

 

清清黎水河

 

  黎水河上源于黄泥村川边顶端,下端注入郁江。河里一汪清水,像勤劳朴实黎水人的血脉,汇成苦与累。偶尔见一小群女人把衣服展平,像蝴蝶一样飞舞,然后在一个花心男人的花边故事里停留片刻,她们把身上的盐渍洗去呈现出生命的亮白。我们无论从哪个角度看,她们都是裸露的,近乎于妖,让人意乱情迷。看那只有黄角丁鱼是最耀眼的天才,看那只有蓝蝴蝶里最忧郁的贵族,看那河道旁丰盛的庄稼,无不为之感叹:黎水河、天蓝蓝、水蓝蓝,清泉温柔,红霞满天。

 

幽幽五里峡

 

  五里峡入口在黎水镇所在地北部一公里处,下端与利川市文斗乡相连,峡谷长约五里,故而得名五里峡。峡谷深幽中,一条出境公路沿黎水河宛延而出,两面皆是竣捎绝壁,悬崖叠障,壁上人物肖像各异,传说众多。此峡无论阴晴圆缺,皆烟云暮 ,云蒸霞尉。界口曲溪交汇,一桥横跨郁江,大有“只恐双溪舴艋舟、载不动、许多愁”的意境。

 

明珠九溪十八坝

 

  九溪十八坝皆黎水境内27名景,九溪即前溪、后溪、灯笼溪、桃屋溪、三岔溪、菜台溪、奔路溪、瞒路溪、木窑期。九溪均属山环水绕但特征各异。十八坝即白果坝、窑丁坝、石渔坝、水车坝、蒋家坝、狮子坝、竹园坝、黎水坝、柏杨坝、楼房坝、沙子坝、王理坝、夏家坝、战场坝、石算坝、杨柳坝、岩纤坝,皆属山环水绕,平原中开,特征各异,美不胜收。

 

边贸市场

 

  黎水镇位于黔江区最北端,距主城区102公里,甚称黔江的西北利亚,全镇辖一个居委五个村委会,3673户,13009人,幅员面积82平方公里,海拔在600米至1300米之间,总耕地面积23000余亩,新林覆盖达40%,现有个体工商户300户,实现销售服务收入500万元。黎水同本区的杉岭乡、黄溪镇各界,与湖北省的利川市和咸丰县接壤,有一脚踏三县之称,相邻边界达10余个乡镇,辐射周边达500余平方公里,人口达30余万。

 

  黎水镇是郁江的发源地,主要居住着土家、苗、汉儿女,这里物产资源丰富,一年四季气候分明,境内以盛产水稻、玉米、黄豆花生、茶叶、桐油、生漆等粮经作物。中药材黄柏、杜仲、银杏、黄莲、厚朴基地初具规模;生猪、牛、羊、家禽养殖已成为重的支柱产业。古往今来,黎水是利川、咸丰边界乡镇通往黔江的咽喉,是200余年的赶场历史,自古以来是商家必争之地,解放前从黔江到万县、下西街做布匹盐巴生意的人,黎水是必经之路,同时集镇的地方,市场时分繁荣,特别是党的改革、开放的改革,出台后

 

  这里的客商除本镇和本区相邻乡镇的生意人外,来自利川、咸丰边界乡镇的客商与本地人在赶场天平分秋色,据调查每五天一场,平均每场人数在4000人以上,每逢节日和年末岁尾赶场人数高达10000人之多,市场交易品种在120余种左右,平均每场商品交易额达25万元,大量的农副特色产品交易到湖北、万县基地。

 

  为了尽快黎水边贸集镇发展,镇党委、政府一班人,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的“两代会”精神,抓住黔江区建成渝东南商贸中心的发展机遇,紧紧围绕发展这一主题,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,以边贸市场建设为重点,突出发展中药材、山货、农副土特产品、绿色食品等,培植一批私营企业和特色产品贩运大户,有力地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,把黎水建设成为边贸经济强镇,商贸重镇。全镇发展的目标是在2005年把黎水建成500米街道式与市场相结合且具有特色的边贸集镇,重点抓好畜物市场,综合农贸市场和小商品一条街,占地面积达3.5万平方米,建筑面积达1.5平方米,个体工商业户达900户,从业人员1200人私营企业5户,培植土特产品贩运大户10户,市场成交额20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700万元,形成对内带一片,对外辐射周边的边贸市场格局。其具体做法是:以抓基础设施建设,做好市场规划,抓好集镇通讯、饮水、用电等硬件设施的整治和改建,突出抓好交通建设,连接一条主线,打通两条出口,即:黎水到黔江在年内完工四级油路,打通湖北利川、咸丰两条出境线,方便客商到边贸市场交易。同时扩大以上三产业为主的现有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规模、狠抓各类专卖店、连锁店在边贸市场的延伸,着力开发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和购销环节。

 

  依法治商,整治规范边贸市场经济秩序,宽松环境狠抓市场治安环境整治,让客商进得来、留得住,对期行霸市,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不法行为予以坚决制止和打击,树好边贸市场形象,促进边区集镇尽快发展。

 

劳务输出

 

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,整个华夏天地经济发展的新目异,一个以改革、开放、市场为主体的中国,把十多亿人口的国家建设得繁荣昌盛。然而就在这短短的十几年里,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,成了建设祖国的主力军,黎水这个偏远12000余人的小镇,有4000余人土家、苗、汉儿女外出南下广州、浙江、上海、北上北京、新疆等地务工,在打工族中,一部人它们走到那里,家就搬到哪里,他们从原来黎水的主人,变为今天黎水的客商,为黎水的经济发展脱贫致富当好了带头人。

 

  黎水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劳务输出能尽快使群众致富这一优势。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成立了镇劳务输出领导小,对全镇的外出劳动力进行了详细模底排队。认真总结经验寻找差距,增添措施,加大宣传力度,让党的政策深入人心。由于过去的富余劳动的外出务工均自由化,只能靠当地原以外出务工人员给他们传递信息,致使部份外出务工人员经济收入不可靠上当、受骗、有的进入了不安全的生产厂家伤失了生命,根据这些对外出务工人员的不利因素,镇党委、政府大胆决策,紧紧依托区劳动力输出办公室和区劳动力市场,争对黎水须转移富余劳动力的个体情况,请相关的老师到黎水就地培训,实施资源培植,职业技能的培训,有序转移富余劳动力工作。

 

  房屋落实责任,充分利用政务公开栏、信息栏给农民工提供务工机会,同时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外出打工,实现增收,广大农民十分高兴,通过一系列有关农民式外出务工的优惠政策。镇政府对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实行补偿培训,深及人心,解决了农民的实际困难,受到了全镇人民的拥护。根据调查全镇在外出务人员有20%左右年收入在1.5万元以上,华阳居委蒋小祥、姚秀洪、郭德军年收在4万元以上,现以在黎水镇修起小洋楼,做起了百货生意。40%左右的农民工年收入在5000-8000元以上。20%左右的农民工外出后常年零打碎敲,盲目乱闯,加之无毕业证、就业等手续,根据这一细列的资源调查,给黎水镇党委、政府提了科学的决策、依据。明晰了工作思路,农民工转移就业必须是市场运作,职业介绍和技能培训,单位也必须进入市场化运作程序才是真正的良性运作方式。

 

  改变农民工陈旧的择业观念,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。是我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之希望,择业要求不高,劳动转移快,是黎水劳动力转移的成功所在。

 

  为了尽快适应全镇劳动力转移的就业培训工作的需要,让全镇领导的思维和工伤运作转移支市场上去,引导农民工进入市场,让市场推动农民工二轻局移就业,政府服务从信息、培训、回行、维权入手交给高给市场运作,不大包大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和取得良好的效果。同时鼓励农民工在外创业和回乡创业,为本镇传递信息,相互帮助,让更多的农民工随地缘和亲邻关系而能顺利转移就业,非常必要,让游子在外感受到温暖,回乡创业,拥有激情。

 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23-79251828 18680990719 传真:023-79251828 邮箱:1357534248#qq.com
地址:黔江区小时代2单元5楼 邮编:409000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重庆笑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""
='{"id":"10"}'>